《Nature》公布七項“重量級”新技術,看看都有哪些入圍!
發(fā)布時間:2023-02-23 發(fā)布來源:科技部網站

       生物醫(yī)學是綜合醫(yī)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fā)展起來的前沿交叉學科,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其在保障人類生命健康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2023年1月23日,《Nature》雜志發(fā)表了題為“Seven technologies to watch in 2023”的文章,提出了七項可能對2023年科技創(chuàng)新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包括:

 

單分子蛋白質測序技術

(Single-molecule protein sequencing)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體積電子顯微鏡

(Volume electron microscopy)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

 

高精度放射性碳測量技術

(High-precision radiocarbon dating)

 

單細胞代謝組學技術

(Single-cell metabolomics)

 

體外胚胎模型

(In vitro embryo models)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技術中的五項屬于生物醫(yī)藥領域關鍵技術。一是單分子蛋白質測序技術在蛋白質測序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將加速人類對蛋白質功能和疾病機制的研究,推動藥物的發(fā)現和疾病診斷。二是體積電子顯微鏡作為一種新型三維顯微成像技術,可清晰分辨密集排布的單個細胞,并通過動態(tài)成像充分觀察細胞內細節(jié),為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三是基因編輯CRISPR技術,該技術常被譽為新興、顛覆性技術,在生物醫(yī)藥、農業(yè)和食品安全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有巨大潛力。四是單細胞代謝組學技術已逐漸成為近年來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研究的切入點,具有直接、快速、原位取樣與檢測等優(yōu)點,能夠對細胞內的微小變化進行檢測。五是體外胚胎模型作為一種人工培養(yǎng)胚胎的技術,可用于遺傳學研究和藥物篩選等,為深入研究遺傳機制和疾病診治提供了條件。隨著生物醫(yī)藥領域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突破性發(fā)現映入眼簾,將為人類生命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聲明:本號所發(fā)內容僅作為信息傳遞之目的,版權歸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刪除,謝謝。)